這是四週、每週大約一小時的課。
我覺得,雖然不少生物學的東西沒聽懂,
但依舊讓我獲益良多,
有許多原本都是以訛傳訛、不確定是否為真的運動飲食傳言,
以及一些我遇到的現象、但完全不理解原因的問題,
都在這堂課獲得了證實與具有理論的解釋。
(而且是教授的解釋,不是部落客的解釋!)
覺得很棒!有「恍然大悟」與「原來如此」的感覺!
超級長常識的!這會讓我運動更有感覺,真正身體力行!

*用超過負荷的負荷去給肌肉,身體組織後漸漸配給那個部位比較強的能量。
*如果一陣子沒訓練,會退回訓練前的水平。所以當運動員受傷時,有些會用電子的方式使沒受傷的肌肉維持運動。
*強度越強,耗醣越多;強度中等,耗脂肪越多。
*在運動前若能有多一點糖類先存在肌肉,這樣可以讓運動員維持比較久一點,糖分消耗時間久,可以延遲疲勞
*剛運動完的「蛋白質生成率」最高
*閉氣可能會讓血液回流到心臟慢一點,留在肌肉比較久,心裏作用好像比較有力氣,但這樣會導致頭暈,因為血液循環不良
*高強度運動後的3小時,免疫系統會下降。
*感冒時運動,是不是可以殺菌?不是!!!!!因為運動完免疫會更差!
*如果症狀是在脖子以下(e.g. 肌肉痛、發熱、胃痛、肺充血(?)) => 休息!(rest)
*如果症狀是在脖子以上(e.g. 頭痛) => 可以做輕度運動,但如果會不舒服就休息。
*中強度運動最不容易受感染,且恢復後會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並增加對於壓力的抵抗力;(長期)高強度運動反而很容易受感染。
*沒運動的人:和沒壓力的時候相比,有壓力時,T細胞數量減少很多(免疫系統很遲鈍)。
*如果要增強肌肉的endurance: 增加次數、組數,但強度不用太強
*男生肌肉比較大,所以最大力氣比較大。
*但其實男女同樣大塊的肌肉,所產生的力氣是一樣的
*運動前2~3hr要吃完飯,這樣運動時,血液才能從消化系統->肌肉。
   運動前: 儲存多一點糖份在肌肉,可以延遲肌肉的疲憊。
   運動後1~2hr: 消耗糖很多! 
   運動後1hr: 蛋白質的合成會大量提升!
*高溫會讓肌肉疲勞:因為血液會往皮膚集中(為了散熱),所以肌肉的血液就會比較少,所以容易累
*isometric肌肉收縮:運動時,肌肉血流減少 -> 氧氣減少 -> acid增加 -> 局部疼痛;運動完,血流恢復,會把酸沖走,疼痛就解除
*eccentric收縮:這個疼痛並不是運動中乳酸累積的後果! 這種會給肌肉比較高的壓力甚至撕裂肌肉(因為比起其他種類的收縮,這種收縮是「比較少的肌肉纖維,但卻要做同樣的力量輸出」),最後導致發炎疼痛。當從第一次or久沒運動的疼痛中恢復之後,同樣的運動,症狀會減輕許多。
*咖啡因的好處
   - 提升警覺
   - 增加脂肪燃燒(?mobilization)
   - 延遲疲勞的發生
*上身肥胖(蘋果狀)
   - 腹部區域(可能集中在內臟外面)
   - 比較有健康危機
*運動+節食並行,才能減肥,並守住蛋白質。
*剛開始運動,運動的強度與時間都不夠,所以消耗的卡路里較少。這時很容易氣餒。
*運動會讓經過腦的血液增加,減輕腦部退化或病變

 

長大了,賺的錢少了,時間多了,
終於可以隨心所欲的學習了,
學習欲偏頗(並非什麼新東西通通都想學XD我還沒那麼聖人XD)而強烈。
這種感覺真的和從前學生時期差了十萬八千里啊!
以前腦都沒在動,或是感受不到學習帶來的好處,
好哀傷啊好不健康啊。
學習除了長知識還可以長常識呢。

(可是接下來想暫停一下喘口氣偷懶欸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ne 的頭像
    lanne

    lanne

    l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