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戀愛倒帶中 «Chambre 212» - Christophe Honoré
▶︎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 《Plaire, aimer et courir vite》 - Christophe Honoré
▶︎ 瘋水世家 《Les Tuche 2 : Le rêve américain》 - Olivier Baroux
☀︎ 《大獨裁者》 - 卓别林
▶︎ 美好拾光公司 «La belle époque» - Nicolas Bedos
☀︎ 特務117 《OSS 117: Alerte rouge en Afrique noire》 - Nicolas Bedos
▶︎ «講話沒有在聽» - 李念修
▶︎ 節日 《Jour de fête》 - Jacques Tati
▶︎ «天鵝湖畔的芭蕾伶娜»
▶︎ 遊戲時間 《Playtime》 - Jacques Tati
☀︎ 大審判家 《The People vs. Fritz Bauer》 -  Lars Kraume
☀︎ 解謎風暴 《Boomerang》 - François Favrat
▶︎ 木十字架 《Les croix de bois》 - Raymond Bernard
▶︎ 蒼蠅歸來《The Return of the Fly》 - David Cronenberg
☀︎ 巴黎恐怖攻擊 《???》
▶︎ 失業風暴 «Ouistreham» - Emmanuel Carrère
▶︎ «沉默呼聲»
▶︎ 已婚女人 《Une femme mariée》 - Jean-Luc Godard
▶︎ 《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 游牧警探:四海為家 Épisode 1 : Le Voyageur (pilote)
▶︎ 戴高樂傳奇 《De Gaulle》 - Gabriel Le Bomin
▶︎ 《民選總統哈維爾》
▶︎ 北方旅館 《Hôtel du nord》 Marcel Carné
☀︎ 沉默茱麗葉 《Julieta》 - Pedro Almodóvar Caballero
☀︎ 法外之徒 «Bande à part» - Jean-Luc Godard
▶︎ 假面《Persona》 - Ingmar Bergman
▶︎ 好萊塢故事:性掠食者醜聞與MeToo的反擊 《Hollywood’s Stories- #MeToo & Harvey Weinstein Scandal》
▶︎ 法國光影半生緣 《Voyager à travers le cinéma》 - Bertrand Tavernier
▶︎ 《慕夏狂潮:從崛起到永恆》
▶︎ 《用鋼筆戰鬥的電影筆記》

 


戀愛倒帶中 «Chambre 212» - Christophe Honoré
導演把婚姻和愛情描繪的很奇幻卻又不失真相。
同志導演怎麼這麼細膩呢?
婚姻所謂的愛的感覺其實“有時”都是回憶罷了。
Vincent Lacoste真的是很希臘雕像…
而且男女通吃欸,
而且好純真的感覺啊!
我看他第一部電影可能是les premières années那個焦頭爛額的醫學生,還真是太不顯魅力了吧!
女主角也是美美的,兩位都是,
崩潰,剛剛查才知道女主角是Catherine Deneuve和Marcello Mastroianni (義大利電影甜蜜生活的男主角)的女兒,這也太大了啊!
更別提10%的剛烈中性美人兒😘
雖然電影傳達了一些什麼,
但仍舊太不真實了,老公好愛老婆啊。
🤷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 《Plaire, aimer et courir vite》 - Christophe Honoré
導演的名字有我愛的甜點。
難得法文原標題與中文完全一樣。
英文標題是Sorry Angel是怎麼回事?
從Miloš Forman認識最愛小情歌,再認識這位同志導演。
中午看的電影很會影響到午覺... -__- 
雖然說立刻入睡並再次與電影重逢並打造自己的劇情實在是超現實的能力,
但還是覺得小小苦笑哈哈哈。
兩位男主角都很奔放啊。
感受到尋找快樂的努力。
總是不由自主地看著年輕男主角然後感嘆年輕真好,
但真心想想,好在哪裡,我也不知道。
導演的作品真是…
年輕人跑去巴黎,原來他們一直在通信,
作家身纏疾病,原本要死黨幫演戲說他沒空,後來還是抱病坦承見面;
兩人和死黨跳舞的橋段超好看!年輕人在三人之間發表對於同志的意見,最後三人擠在床上,好友善但是死黨好衰XD
年輕人去醫院看他,後來決定要搬到巴黎,
但做此決定時,作家覺得自殺,只和好友道別,
年輕人在電話亭等回電,
俊美的像個雕像…
總之呢作家是個不願再被愛所傷,覺得把自己武裝起來。
懂。
有點虐,但因為不是愛人被另一個人搶走,
而是搶輸命運,所以就是惆悵而不是心痛。
大概吧? 沒有拍出死別,也才沒這麼難受。
繼續挑戰導演電影!💪


瘋水世家 《Les Tuche 2 : Le rêve américain》 - Olivier Baroux
NV老師說他喜歡Jean-Paul Rouve,
所以我去找了一下他有啥,結果就看到這部,
看起來是經典搞笑到可以拍好多續集。
看著看著覺得自己以前應該有看過但就忘了,
幸運的超有錢的一家人,乖兒子在美國唸書、遇到優秀岳父,
謊報自己的家族,但終究是美國人而非Tuch家族的本色。
最後他哥和男園丁結婚了,很棒。
他爸爸的名言:« travaillent moins pour gagner plus ».
本來想全部聽法文,後來覺得這片看過又看一次好廢外加男主角岳父那美國口音我無法,
所以後來就放生了。
friDay這部的片名讓人困惑:這是第二集了.....但中文片名沒有寫集數....

《大獨裁者》 - 卓别林
卓別林,好可愛,音樂和肢體動作都好重要。
劇情是不小心救了敵人,日後身為猶太人被敵人陣營欺負但敵人在街上遇到他因此解救。

聽完統治天下的夢想之後,獨裁者在辦公室裡獨自玩著充氣地球,各種拋接,又優雅又超浪漫的~怎麼那麼衝突呢?
音樂和動作配合的超級好。
卓别林身材小小的躲起來好可愛。
一直在講獨裁者與小市民的故事,是很明顯的反戰派吧~

最後平常寡言的卓别林在逼不得已被誤認為總統的場合下,
滔滔不絕講了激昂的演講也是他的OS。
不造作的讚頌生命的美好與戰爭的腐敗。
普丁丁大概看不懂。
1940,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
1921 孤兒流浪記:開場白“帶孝畫面或許還帶淚”,流浪漢撿棄嬰,棄嬰媽媽之後發達了懸賞找小孩。52min
1925 淘金熱:最佳配樂提名,導演自己最愛的電影。71min
1928 大馬戲團:票房第七的莫票。流浪漢在園遊會誤闖馬戲團愛上老闆女兒。71min
1931 城市之光:瞎子賣花女、流浪漢、富翁。感動無數觀眾。86min
1940 大獨裁者:第一部導演的有聲電影,獨裁者與猶太人。125min
1957 紐約之王:晚期有聲電影,導演自己主演的最後一部,隱約反映當時境遇。國王逃命遇電台主持人。104min

美好拾光公司 «La belle époque» - Nicolas Bedos
爸爸是科技智障,
媽媽是開放的心理醫師。
兒子請朋友給他爸爸一個美好的回憶,
原本免費,後來加時加錢,剛好促使爸爸答應去兒子公司上班,也讓生活有了動力,才能得以發揮,整個人變得不同。
後來劇情因為導演私心嗎不想讓女友被男主角著迷而改了,
男主角也沒很崩潰,反而像是重生的回到被好友與老婆佔據的家中告知他的際遇。
男主角在公司上班真的像是煥然一新呢,人生無論年紀都要有目標呀!
老婆看了男主角留下來的畫,都是對戲的女生,就吃醋挽回了。
到底誰是大

特務117 《OSS 117: Alerte rouge en Afrique noire》 - Nicolas Bedos
Pierre Niney演菜鳥(但蠻厲害的)特務,他也有演《時尚大師聖羅蘭》。
Jean Dujardin是007的主角,
整部都很kuso呢....... 片名和內容都是啊!
種族歧視的笑點實在是讓人不敢笑 -__-
滿滿的種族歧視,法國特務到非洲出任務,
並扯入俄國武器啊阿富汗啊,還有工程師梗(電腦當機就拔插,無誤)。
看到他在飛機上看Tintin au Congo以認識非洲真的是…這麼有梗一定要笑。
就是經典搞笑片,而道德上真的不敢也不能笑。
導演另部在台灣也有名的作品是美好拾光公司《La belle époque》,風格差好多。

«講話沒有在聽» - 李念修
男主角過世,靈魂飄在空中看著家人處理後事,
警察看得到他但大概這是搞笑用的;
他在空氣中碎碎念,但不乏兒時玩伴的名字掛在嘴邊話當年。
老婆要求葬儀社在河畔讓遺體坐輪椅走走,
應該是老婆偷偷還是讓兒時玩伴知道了男主角離世的消息,
似乎是老婆有點吃玩伴的醋。
最後玩伴也見/感應到了男主角。
金士傑和楊貴媚。是短片真好(?)

節日 《Jour de fête》 - Jacques Tati
是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
導演覺得彩色會減低他的笑話的效果。
是個超容易分心又熱心的郵差,
被園遊會(?)電影的美國郵差科技激到了,
從此設法做個有效率又快速的郵差,
自此一路狂飆腳踏車,再也不被村民分心。
很多小細節都會逗觀眾微微笑,
導演看起來傻大個呀!
最後他掉到水裡然後醒了,決定慢慢來,節日的慶典也結束了。

«天鵝湖畔的芭蕾伶娜»
烏里安娜·維亞切斯拉夫娜·洛帕特金娜(Ulyana Vyacheslavovna Lopatkina)的訪談與作品。
芭蕾好美,每個動作都很精緻乾淨,
好強。俄國人的稜線好像很不一樣,
很剛硬的感覺,但沒想到能把伶娜發揮得這麼精闢。
“當你的技巧到了一個境界,你不能就鬆懈下來,
你反而要更努力,花更多時間,…
而不是告訴自己好棒辦到了,
以對自己、觀眾、業界證明自己名字前面的頭銜。”
->這句話很觸動我呀。

遊戲時間 《Playtime》 - Jacques Tati
對白很少,裡面很多陰錯陽差,
很多平凡西裝的先生會被認錯。
從辦公大樓到博覽會,到朋友公寓,博覽會是謎之創意品集大成。
可愛又奇幻的影片,不過我還是喜歡之前看的那部《Mon oncle》(導演的第一部彩色片)。
Playtime導演花了很多錢,最後他的電影公司破產。
這部是François Truffaut和David Lynch都很讚賞的電影。

[插曲:有個三天吧減少看電影的頻率,因為覺得眼睛怪怪的.....]

大審判家 《The People vs. Fritz Bauer》 -  Lars Kraume
呃我不小心查到但覺得好有趣,法文版的標題是:Fritz Bauer, un héros allemand(FB(檢察官的名字),德國英雄)
然後最原始的德文的標題是「反對FB的國家(我用google翻譯的...)」Orz
英文版的wiki算是忠實介紹從頭到尾的劇情;
中文版沒有出,大概因為沒有華人在意這部電影;
法文版的wiki更是開眼界,介紹很短(不意外),但是一半在講檢查官追捕納粹,另一半(真的篇幅差不多)再講l'homosexualité,說納粹訂了譴責納粹的法條,但二戰結束都沒被廢止😡)
以下終於是我的筆記:
德國人的矛盾:以納粹為恥、對納粹冷感。
另一本小說有看過,當局禁止調查納粹因為不想再被揭露醜聞,年輕一代覺得已經過去了不要再提。小說主角堅持要追是因為爸爸被德國更高階的軍官為了貪生而殺死。
德國人的矛盾心情很複雜,和弗.福塞斯寫的《敖德薩檔案》心境很像:
(為了簡化起見,以下有些字眼(例如“都”)誇張化)
a-德國猶太人:戰時待過集中營,因為猶太人而被同個國家的德黨衛軍迫害。
b-黨衛軍:迫害者,戰時虐待殺人,戰後逃脫處罰,在城市中自由來往,微笑著,與稱之為“同志”的人握手。致使整個民族承受其罪惡的玷污。
c-德國青年:小時候笑說所有同胞對戰爭罪都有責任,但很難弄清楚當時大人說這些的意思是啥。冷感。不是這些人幹的壞事,卻必須承受其他國家視他們為希特勒的鄙視與唾棄。每次多了解一些猶太人被迫害的故事,就使他們更蒙羞,所以其實不想再聽了。
d-德國警方:與其追捕戰爭時的黨衛軍政治犯戰犯,不如去抓目前現在的罪犯。
結局是年輕檢察官犧牲自己的同性醜聞(是不是超保守-.-)讓男主角資深檢察官沒被檢舉叛國,
結局是正義但不是勝利,納粹只是被以色列抓但沒有如願引渡回德國審判。
各國有各自的利益,以色列要買德國武器,德國政府以此為交換條件不引渡。
德國政府不願在國際上審判自己國人,是不願意讓記憶再被喚起嗎。總之悲哀。
後來查了一下,真的有Fritz Bauer這位德國猶太人法官和檢察官,演員和他有像XD

解謎風暴 《Boomerang》 - François Favrat
終於男女主角都是我看過的人了!
Mélanie Laurent好美,Laurent Lafitte就是在另一部喜劇演不想撫養小孩的離婚夫妻。
男主角的媽媽的過世是個謎。
長幼有序的來從結局說說為什麼所有家人都隱瞞這件事情吧
奶奶不說因為是他的媽媽和華家女老師分手 駕照寄出的分手信 媽媽噴出去結果被 潮汐淹沒
爸爸不說是因為他只知道他們 婆媳相處不好也只知道 老婆出門之後並且只看到老婆的車在 潮汐 中
管家都說是因為奶奶膠帶交代的但其實女管家什麼都知道,受婆婆委託去接兩小孩看到婆婆的媽媽也分手信 看到媽媽哭著執意把車開往潮汐中間要去找女朋友
妹妹不說因為目睹媽媽和女畫家老師的戀情,但其實她也是直到奶奶葬禮才從管家知道一切。
討厭的恐同婆婆歐。但很精彩,一路上會怪罪男主角的莫名堅持,會覺得他破壞和諧。
但結局讓我很滿足啊!


木十字架 《Les croix de bois》 - Raymond Bernard
一戰結束的電影內容。
在戰場冒死往前衝去打德軍,一路丟手榴彈。有種雷恩大兵的fu。
戰爭啊。唉......
就像Stanley Kubrick的"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一樣,兵在戰場,而長官總躲在室內出嘴巴。好呼應喔!
一路上一直瘋狂有人死。都快死光了,還閱兵。呵。
說好的休假隨時可取消。
死前最後一句都是「水,我要水」、「不要丟下我」。
兩名弟兄第一次有救成功,第二次老鳥報答新人的恩惠而衝去前線救肚子中槍(但還能冷靜的說「痛死了」)的菜鳥,衝的途中死了。
留下菜鳥違和的坐在前線大喊來人啊,之後沒力蜷縮但對自己喊話說要等到醫生來,不能睡著了。最後靠在木十字架死了。
片頭非常特別,fondu enchaîné嗎,一幕是整齊的士兵,
下一幕,是墓園,原本士兵的位置都變成了墓園的十字架。

蒼蠅歸來《The Return of the Fly》 - David Cronenberg
繼承父志繼續研發轉移物體的機器(類似港口鑰),
最後也跟爸爸一樣變成蒼蠅頭、蒼蠅手、人身。
friDay翻譯“變蠅人”,但實際查網路發現並不是阿,變蠅人是這部的前面的故事,這樣不是很好啊。
-.-
不過,我稍微看了一下另外一部(另個導演),
是彩色片,而且有點血肉模糊..... Orz
相較之下這部頂多就是蒼蠅頭人身、人頭蒼蠅身(警察您真好心沒把你看到的奇幻景象告訴女生)、人的手腳變成老鼠的爪子放大版、老鼠的手手變成人類的手手很奇幻這樣 -___- (但也不是多養眼)
蠅頭人身殺了工業間諜後,回到家裡,叔叔把他和人頭蠅身關起來一起傳送(?),
結局是人變回人,蒼蠅變回蒼蠅。好歐,結局好utopique,
要是我是女生我會有障礙和他在一起歐。
該說這是恐怖片嗎其實還好啦大概是科幻奇幻片,
然後故事性夠強讓我看著還真不會太無聊呢。

巴黎恐怖攻擊 《???》
Black Night in Paris
導演:克里斯提安烏勒
演員:丹尼寇卡宏,派翠克卡那Patrick Kanner
(呃我竟然找不到這部的imdb....!!!!)
在跑步機看得很入戲,當晚做了一場關於火災的惡夢。
露天咖啡店,劇院,球場。
很不真實難以相信這是真實的,
但又血淋淋的是真的。
恐怖組織很有組織,好難防。
好難想像路人看著傷者離世是什麼樣的創傷。
好難想像當時大家是如何從事件中恢復的。
好難理解為何有人願意自殺式攻擊(為何願意自殺)。
劇院好可怕,最後原本平民要出來了,但有先鋒勸警方先別,等清場屍體後再疏散。
也有警方要大家往前看不要往地上看,
以及把自己的頭套套在一個小男孩,哄他躲貓貓的把男孩蒙眼帶出,因為不願讓他經歷這些。
因為家鄉敘利亞的親人被殺害(那邊天天是戰場?),
所以要法國人也嚐嚐這些。

失業風暴 «Ouistreham» - Emmanuel Carrère
茱麗葉畢諾許真是很好看的女人吶。
為了更真實的寫書,混入了失業找工作的地方,
很不俐落的當清潔工,見識社會底層人的擔憂(每個月做到累死然後領的錢要撙節不能買衣服。)
但也存在真誠的友誼。
但是還是讓朋友覺得被背叛,不再見面直到新書發表。
也有工作的朋友是捧場的,說謝謝她替清潔人員發聲。
只是最後和她工作時的年輕女生好朋友,
要她一起上船打掃一個半小時,然後她拒絕了。
田野結束就退回自己舒適圈。
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任務已結束所以覺得沒必要做苦工,卻希望能維持友誼嗎?
結尾怎麼這樣🤨
或許反而這樣才很真實,都出版了沒必要再做田野了,原本就在中產階級的人無法用一個半小時的苦工換取友誼。
但真是…遺憾。
片名是結尾邀女主角來工作的地名。


«沉默呼聲»
呃這是恐怖片吧。
中午看根本午休睡不著…
對於法輪功的刑求好可怕,
問題是,或許只拍出了真相的千分之一。
唯一沒事的是當了媽媽的女孩,
其他好友的女友第一個被捉被刑求被強姦,
好友刑求至死,主角也難逃,犧牲自己的自由促成記者與好友女友逃離。
(但搞不清楚好友女友逃去哪)
記者帶著真相爆料逃出了邊境, 新聞在西方引起了轟動,當權者也被算是處分了吧,
但當然整肅不會停止。
恩師從低調轉而為了愛子與愛徒也做些什麼。
現實中的主角似乎出獄了,
希望這種事情 可以徹底消失在這個世界。很難過的。
真的是一部很不舒服的電影,看完會很沉重,需要趕快看其他歡樂無腦的東西把這些記憶消掉。

已婚女人 《Une femme mariée》 - Jean-Luc Godard
黑白電影但對白不乏顏色(衣服、髮色)
男女肢體接觸外加對白,有種廣島之戀的fu??????
後面還有負片,感覺導演玩得很開心QQ
又有chapitre的概念出來,導演特色越來越明顯(?)(i.e., 越來越看不懂)
就,又是一部看不懂的高達電影阿XD 應該是目前friDay能看的最後一部了吧XD
不過其實圖書館還有沒看過的XD
Pierrot le Fou希望過年能借得到,是JPB(Jean-Paul Belmondo+導演婆安娜卡利娜的耶 >__<)

《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維拉斯奎茲 《宮女》:對著鏡子畫,類似現代的selfie喔。
波希 《人間樂園》:裡面小人物很多很多,姿態千變萬化,仔細看滿滿的故事。是三聯畫:伊甸園->人間->地獄。
老布列哲爾《尼德蘭箴言》:這幅沒出現在電影裡,但好像有提到這位畫家?我其實不記得畫家的名字,但畫風和名字的字數(?)勾起我對這位畫家與這幅作品的回憶,記得裡面有很多expression。所以記在這裡。
哥雅 -> 想到電影課提到過,Miloš Forman有拍過關於哥雅的電影。
我發現這系列的“導讀”設計蠻有趣的,
除了主持人之外,會請一位「藝術家」,廣義的藝術家喔不是只是畫家喔,像是建築師或是歌劇演唱家都算喔,
通常都是"和畫沒有直接關聯“的人,
本身原本對於畫家或做品的背景知識並非如專家一樣豐富,
來以他們的觀點說出他們對於這些畫作的感覺。
也因此而更親民。
畫作其實和電影一樣呀,
每個人看同一幅畫,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游牧警探:四海為家 Épisode 1 : Le Voyageur (pilote)
很幸運碰巧看到épisode 1 喔!
天哪演員本人長得ok阿怎麼影集裡面變成類流浪漢。
阿就polar,管他怎樣我就愛,運動的時候看好奢侈阿~
先照順序列一下中文翻譯,中文翻譯要不要這麼藝術啊!
游牧警探:罪夜殺機 Épisode 2 : La Permission de minuit
游牧警探:綁票疑雲 Épisode 3 : Le Voleur de nuits
游牧警探:血戮之村 Épisode 4 : Le Village assassiné

戴高樂傳奇 《De Gaulle》 - Gabriel Le Bomin
演員和真實的將軍不是很像!XD(接著捷克總統之後看這個得到的心得)
鐵漢柔情+(和上一部捷克總統好類似的情節阿)背後一位支持的女人。
(好啦不太一樣啦,將軍很專情)
平凡老百姓想贏,政客想投降....
將軍婆:「意志力是最好的武器」
將軍(被政客同事想投降桑心透了QQ):『但我們正被現實主宰』
將軍婆:「只有當我們屈服時才這樣。偉人主宰事件,改寫歷史。」
不過將軍啊啊你要去見邱吉爾為什麼有辦法在半路停留找老婆講話講這麼久orz
真的很沈得住氣啊。
英法是唯二沒有屈服獨裁統治的國家,不像義大利、西班牙。
邱吉爾的支持真的是很關鍵呢。若不是這樣,真的輸了。
他們兩個是麻吉嗎?
拍出了久仰的那段將軍在英國電台演說的經典橋段(618宣言)。
原來在電台徵兵QQ 好寒酸怎麼會這樣,然後就被投降的政客判定為當叛國賊,好諷刺。
但最後竟然還是以英國為地下基地然後最後法國沒有輸,
...等等這一切都讓我覺得我歷史好差.....一整個很困惑阿。
(哭著跑去看看wiki好了。到底為什麼我看這類電影都這麼障礙阿)
(歐,沒有拍到傀儡政權維琪法國來對比,有點可惜歐)
(但我還是沒搞懂是怎麼反敗為勝接受德軍降書Orz我歷史好沒慧根Orz)
逃難的片段也是好揪心,烏克蘭也是這樣吧。真難過...

《民選總統哈維爾》
演員和真實的總統有神似喔!
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看得很懂,
一個劇作家,在聚會與女人間與監獄和朋友之間周旋,然後就變總統了。
但至少這部讓我去wiki了一下這位先生的生平,畢竟真的有這個人呀。
也算是要感謝這部電影了!
男主角的頭骨形狀很特別...整顆頭像是經由骰子狀很正方的六面體去塑型的。
老婆很美!
本片印象深刻的句子:
「國家元首是一個需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人。」
『那也要看是哪種政治經驗(之前投降蘇俄你好意思說...)。』

北方旅館 《Hôtel du nord》 Marcel Carné
Monique老師說我應該聽得懂,所以我就看了,
但其實還是聽不懂對話,不知道是音效問題或腔調(但老師說他們講正港巴黎腔XD)或用語有方言。
但畢竟有影像,所以知道電影在演啥。
情侶在旅館相約自殺,男的先殺了女的,但自己無法對自己開槍。
隔壁住客闖入,放男的跑掉。
但後來男的自首。
女的被救了,去探監但男方不領情(類似硬起來絕情實際上是為了她好?但影片並沒有演這麼狗血)
隔壁住客追求女的,女的當服務生,隔壁住客似乎其實身份多變,被通緝之類的?
但他看起很紳士喔!
女的原本要跟紳士遠走高飛,後來反悔。
回去探監(本片金句):
男朋友:妳沒有讓他死。
女:更糟,我給了他希望。
後來有段國慶fête或soirée很樸實的歡樂。
紳士回來了。

沉默茱麗葉 《Julieta》 - Pedro Almodóvar Caballero
導演的電影真是…很平易近人的讓人看懂故事內容,
很簡單的故事,卻能讓人想到很多事情…
戒毒的人一旦再接觸到毒,就又是一段顛覆,
就像女主角媽媽原本已經光彩四射的要和男朋友搬家,
一個女兒老友的偶遇顛覆了她與男朋友。
媽媽年輕時在火車上拒絕一個男人的搭訕,然後男人跳火車死了。
和車上認識的漁夫在一起,從管家口中得知漁夫有長年炮友,
非常平淡的攤牌,漁夫出海捕魚船難。
女兒知情但沒人看得出來,
照顧媽媽的情緒,直到成年女兒藉口去修行,
但該回家了卻不告而別。
一直以來,好多年,承受了太多。
即使媽媽沒說,但憂鬱的病毒早已散播。
結局很淡淡的美,從女兒老友得知女兒根本變了個人。或許是想讓觀眾幫媽媽脫罪,女兒離開不只是媽媽的問題,女兒也有她自己的變化。
但最後憑著一封女兒帶著地址的信與男朋友的復合,讓這部電影回到了溫馨。
顯示大部分是很殘酷的,但導演不吝於製造一些溫暖給觀眾。謝謝導演。


法外之徒 «Bande à part» - Jean-Luc Godard
"本片是Michel Legrand為電影做的最後一個配樂"
謝謝片頭歐,讓我知道要戴起耳機....Michel Legrand是Les Demoiseilles de Rochefort以及其他Jacques Demy的作曲搭檔喔~
女主角安娜卡列娜是導演老婆、vivre sa vie和導演的阿爾法城都是她,
眼白多(?),有點像侯佩岑的那種甜姐兒但不像是聰明的樣子。
比較壞的男生得到了女孩(不過其實女孩周遊在兩人之間),偷錢動機強烈,最後死了是報應。
三人在咖啡店位子上繞圈圈蠻有趣的,還有在咖啡店跳舞,好古代阿~
房東女人好像其實沒死?不確定,有看到白浴袍的人。
被偷錢的房客未曾露面,錢是貪污來的。
片中三個主角時常荒謬的跑來跑去………
還有在羅浮宮奔跑破紀錄幾分鐘逛完羅浮宮。
女生的聯通管(?)很有趣的貫穿,
比較壞的男生不愛她,比較乖的愛,所以液體會流過去。這裝置到底叫做什麼呀?
「人永遠不能和平相處,是孤獨的個體。」

假面《Persona》 - Ingmar Bergman
歐我終於看到導演的電影了。
認識這導演是在《六個大師的童年》,想殺了妹妹。
不再說話的女星&滔滔不絕的護士。
蠻有趣,但我沒有參透發生什麼事情?
護士有自己的過去(感覺其實還好啊),
女星有個她厭惡的兒子。
整部像是不艱澀的超現實主義電影,雖然其實仍然沒懂,
但至少能讓我某片段能邊運動邊看。
而且就算看不懂,仍想繼續看,蠻奇妙的感覺。
通常看不懂的電影就不會想看完阿。
原因是,雖然看不懂導演好多好多想表達的技巧與暗示,但仍然知道存在一條謎之故事線,因此才願意看下去吧!


好萊塢故事:性掠食者醜聞與MeToo的反擊 《Hollywood’s Stories- #MeToo & Harvey Weinstein Scandal》
從RFI的excercice認識了MeToo的源頭。
原以為大概就是個超有錢的幕後,
沒想到他在電影圈這麼重要、砸過好多錢但回收了超多奧斯卡!!!
好難以想像,原來他在電影圈的影響是如此。
早在200x就有女星反應性騷擾,陸續也有些知名導演、演員在受訪時透露出「知情」。
女受害者只要挺身檢舉,就會被這台電影圈的怪獸封殺,有個導演(萬惡城市的?)在知情的狀態下找了被封殺女生,金主也給拍,但此電影從未被行銷。
我有錢我任性的概念,我花錢讓這部電影不上架。
成功,而得以惡名昭彰不被處罰。
溫斯坦效應 - 許多慕名已久的影星,卻也利用自身影響力做出性侵這種卑劣的行徑。
達斯丁霍夫曼。凱文史貝西。

法國光影半生緣 《Voyager à travers le cinéma》 - Bertrand Tavernier
導演把自己看法國電影的經驗告訴大家。
講了不少我在國影視廳中心看過的電影,所以好開心>___<
先講了他第一個著迷的電影的導演:諜血王牌《Dernier atout》- Jacques Becker 
再來講Jean Renoir,竟然是個很直得尊敬的導演,但是卑鄙小人(導演說的,Jean Gabin也說的,原因是他去了美國,他們說身為畫家Renoir的兒子更不該這樣)。竟然!
但(果然有“但”)若看了Jean Renoir回到法國再拍的電影《French Cancan》,就可以原諒他了。
再來介紹了Jean Gabin(天哪這是我第一次看中文資料這麼大量的提到他>___< 有他年輕時/戰前拍的電影,也有他後來老年變得不太瘦的訪談...U__U)
Bertrand Tavernier導演說,Jean Gabin是第一個賦予無產階級"英雄悲壯概念"的演員!
阿他頭髮變白不是因為年紀,是戰後就變白了(哭)
《Un singe en hiver》...雖然是在講JG但看到片段就發現似乎是Jean Gabin + 厚唇Jean-Paul Belmondo........ 😍
JG到職涯最後就演自己想演的,跟導演說刪了臺詞比較好,只和自己喜歡的人合作XD
接著是Marcel Carné,北方旅館、天堂的孩子、等等的,常常也都有JG~XD
再來開始分析電影的音樂。50年代的美國導演較少著墨在音樂,相較於法國導演會和作曲家一起工作。
Joseph Kosma(作曲,包括“天堂的孩子”)。
竟然解釋了大幻影最後面兩俘虜(其中一個是JG)在雪地逃去瑞士、敵方軍人眼荷槍看著他們逃走(超越國界了,沒抓到逃跑俘爐也不是他們的錯了。敵方士兵也累了,不是真的有仇啊!)的這段~~~>___<
Eddie CONSTANTINE:Polar !
Edmond T.GR´EVILLE
梅爾維爾:很好的小說改編者(會買幾本小說然後串在一起;聽說脾氣很差的導演)好像有不少Jean-Paul Belmondo的作品。
Claude Sautet: 他為了堅持電影角色因為落魄所以演員不能變胖,所以導演每餐都陪著那個演員以免他吃太多(演員本人貪吃XD)讓角色缺乏說服力。

導演與一部一部小小的經典電影片段,介紹著當代電影、導演、演員的個性、直得一提的拍攝技巧、甚至小小小故事。
認識了小小片段的電影與小小一角的演員或導演,很划算呀!

《慕夏狂潮:從崛起到永恆》
之前在中正紀念堂慕夏展時,我事前做了不少功課,查詢畫家的生平。
忘了是誰?說觀展也要去觀影,能更對這畫家有了解。
但我看完電影是覺得..好像都是我知道的事情? 
大致上都在我事前查詢的資料之內,
例如如何被學校拒絕、被誰贊助、被誰放棄贊助、去哪裡工作、人生轉捩點(聖誕節的加班)、爆紅、如何愛國、去美國賺錢、回國、被捕、畫鉅作。
也有提到日本某些畫家被影響,難怪台灣慕夏展也有被影響作家的作品。
是位了不起的畫家啊。

---
電影vs.電視
電影:作者表達,觀眾自己體會,有自己的節奏
電視:節奏為大眾文化所定義
新浪潮:特別的電影表現方式,拍攝,說故事的內容與時間線,影像的穿插
轉著遙控器看電視就像是這些電視節目替自己拉皮條希望被一個漫歩的過客選上。
但有時在電視上看電影會看到電影院無法察覺的特質。
「如果有電影值得熱愛與推崇,
如果有電影讓你相信並教你認識人生,
或教你如何拍攝人生,
你就該拿起你的攝影機鋼筆寫這些電影的事。
你不要自找麻煩去想市場或大眾認為他們要什麼:
透過寫作,如果你顯現出銀幕上電影的本質,
心態、僵固與保守的觀點可以被你改變。」
- 《用鋼筆戰鬥的電影筆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ne 的頭像
    lanne

    lanne

    l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