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館可以自己借預約書,但交通好不方便;
其他我方便的分館都要麻煩館員,我不太好意思.....
所以在survey過幾個平台的我想看的電影之後,先試買了1個月的friDay。
然後....然後第一天以來的收藏清單數量一直都在70、80up..... Orz
✡︎ 時時刻刻 《The Hours》
✡︎ 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 - Federico Fellini
✿ «失憶的總理大臣»
✡︎ «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
✿ 柳媚花嬌 《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 Jacques Demy
✡︎ 射殺鋼琴師 《Tirez sur le pianiste》 - François Truffaut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Cléo de 5 à 7》 - Agnès Varda
✡︎ 巴黎野玫瑰 «37.2 le matin» - Jean Jacques Beineix
✿ 沙灘上的安妮 «Les plages d'Agnès» - Agnès Varda
✡︎ 《世界八大博物館巡:佛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 «Vivre sa vie» - Jean-luc Godard
✿ «楚浮vs.高達»
✿ 《電影序曲:片頭大師》
✡︎ «老公不是人»
✡︎ «Amadeus幕後花絮»
✡︎ «Amadeus» - Miloš Forman
✡︎ «盛情款待»
✡︎ «一起去看瀑布»
✡︎ «攻佔羅浮宮»
✿ 比利時狂想曲 «Brabançonne» - Vincent Bal
✡︎ «臨終信託»
✿ 斷了氣 «À bout de souffle» - Jean-Luc Godard
✿ 華氏451度 《Fahrenheit 451》 François Truffaut
✡︎ 上海來的女人 «The lady from Shanghai» - Orson Welles
✡︎ 四百擊 «Les quatre cents coups» - François Truffaut
✡︎ 消失的達文西 «The savior sale »
✡︎ 阿爾法城 «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 - Jean-Luc Godard
✡︎ 地下鐵的莎琪 «Zazie dans le métro» - Louis Malle
✿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 Stanley Kubrick
1尼可基曼是年代最早的作家,自殺過兩次,老公為她搬到郊區。
2茱莉安摩爾是中期的,在看1的作品,有個兒子,後來和3承認自己生完兒子的妹妹就離家了;隱晦地愛上鄰居。
3梅莉史翠普是最近代的,有不知生父的女兒和同性伴侶(和2一樣)(呃3的女性伴侶是極品老媽的老媽...>___<),照顧一個男愛滋患者作家=2的兒子,
家庭主婦(2)也需要自己的空間,所以獨自去了旅館(原本是要自殺,不過意義差不多)。很棒的點子啊,在電影出品的2002年。
「當你真實了解人生,才能真的熱愛生命,然後才捨得放下。」
是我有意識時的電影了,且當時很有名,只是甚至不記得自己是否看過這部,
但比起最近看的經典老片,深深感到這部好懂多了,安安靜靜的透露一些訊息給觀影者。
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 - Federico Fellini
主角是個長得不錯的花花公子記者,圍繞著他的生活。
電影因導演而經典?我沒理解到這部經典的部分該注意哪裡~
到尾端男主角就有點糜爛了,基本上我也不太知道這部在幹嘛了....
好吧因為我看不懂這部的好,所以我查了一篇(https://www.lemagducine.fr/cinema/films-classiques/la-dolce-vita-film-fellini-critique-10014512/),我把重點抓下來。
"用荒謬來填補空虛的生活"
"晚上的化裝舞會+戴太陽眼鏡 = 拒絕看清現實=le refus du réel)"
"透過錄音機來聽大自然的聲音=忘了/不願面對他們社交名流圈以外的世界"
"記者是主角,但沒做什麼大事情。其他人也是。
主角如影子般的貫穿全片。其他人則是來來去去。
沒有一個人是重要的。走了,都有其他人來替補。"
"演出「生活中的許多時刻」的小品,如同導演的其他作品。"
«失憶的總理大臣»
我在運動時看的搞笑片,真的適合!
這部很善良,只有小小惡,且好人都有善報,很舒服的電影,
尤其總理到底是不是故作失憶,是全片微弱但精彩的亮點。
陪我渡過運動好好哦!😊
«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
電影配樂是很偉大的,
一部所費不貲的電影,如果配樂糟糕就毀了。
當然也有作曲家說,他們必須遵從導演的決定,但有些導演很愛多加有的沒的,但音樂應該越簡單越好。
也有一個作曲家對於導演的微調都來者不拒,可是每次調整,不只樂團要重來,譜曲也要重來耶!但作曲家說他覺得服務導演沒有不對,因為很開心自己的音樂能被聽到。
還有導演說,作曲家非常傾聽且接納導演的意見,導演一個皺眉,作曲家馬上說那改成這樣好不好?導演說每次開會我都好怕不小心皺眉XD
中午邊吃邊看的,但我有帶耳機喔!(可是吃飯戴耳機真的蠻暴殄音樂的....)
心得:每個小細節都是多少功臣造就的;導演要管好多好辛苦。
很喜歡看這種關於幕後的訪談!
柳媚花嬌 《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 Jacques Demy
能看到“被自己這個年代的紅片致敬”的電影,真心覺得感人~
Michel Legra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251HdV1bA
別說音樂,lalaland是向這致敬的,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這裡面的舞蹈(預料外)也是美極了,
有一點芭蕾的味道在裡面,男女都有喔!看了好懷念喔!
服裝的配色也好古老但好和諧喔!XD 音樂家的西裝是粉紫色襯衫是粉色耶XD
竟然舞台跳舞可以表演打籃球(完全不知道怎麼描述,好新潮喔)
媽媽和一個姓很好笑(Dame)的男生在懷孕(是小兒子)時因此分手XD
M.Dame回到Rochefort開音樂用品店(?)遇到雙胞胎姊姊。
雙胞胎妹妹在男友畫廊看到一幅畫自己的畫很傳神,愛上了未知的畫家,和畫家男友分手。
雙胞胎姊姊請M.Dame介紹朋友提拔,也是音樂家。
後來所有人在Paris見面:未知畫家是水手在巴黎表演、兩姐妹去巴黎音樂廳和歌劇院(姊姊譜曲妹妹跳舞)、音樂家去巴黎表演(?)。
所有緣分都做作的好巧錯開,
觀眾知道他們之間隱約的牽線,但他們本人卻不自覺,
遺憾但又完全不太令人傷感,很有趣。錯過也很美,因為就不會結束了。:)
然後雙胞胎姊妹有自己的歌,這也好好玩XD
竟然125min,而且我電腦無法讓這部快轉,若非音樂舞蹈劇情,我絕不原諒!但這部我也是好愛XD
(為啥雙胞胎在唱歌嘅嘉年華舞團老闆時,裡面置入了Michel Legrand這歌詞XD 他是這部電影作曲啊!!!!!)
畫家水手說要回南特老家,這也是置入行銷吧XD導演家在南特XD
開冷笑話:permanante, Nante
媽媽唱歌唱一個新聞女演員被碎屍在籃子裡是Lola Lola -> 導演的某部電影女主角叫Lola。
大家在餐桌聊天時,嘉年會職員說他在Cherbourg遇到一個理髮師 -> 這是導演另一部電影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好的終於喔現在譜曲的雙胞胎在音樂商店見到了成名的作曲家也是她在街上巧遇並愛上的假美國人。電影還剩下八分鐘。
接著媽媽聽到M.Dame幫雙胞胎姊妹去接弟弟布布,就衝出去了見布布的生父M.Dame。(所有情人都在代接布布什認識? XD 可憐又好利用的小男孩XD)但相隔多年但媽媽見到名字很傻的情人依然堅持謊言說和富商(虛構的)過的愉快。
芭蕾舞者雙胞胎妹妹是唯一沒被正面拍到與幻想中的情人同框的,
但其實水手上了雙胞胎妹妹和歌舞團離開去巴黎的便車,
所以可以自己當作他們還是碰面了XD
結局有多組雙人舞,一樣的美!
p.s. 看完這片的當週六法文課,老師隨口提到Rochfort然後就唱了半句主題曲;次週Monique聽到竟說她小時住那附近!我請她唱主題曲,她也是唱了那半句!!!>__<天哪讓我大愛的電影!!!!!
射殺鋼琴師 《Tirez sur le pianiste》 - François Truffaut
為什麼標題是用祈使句阿?
某週日吃中飯時我想找這部片的評論,
沒想到找到"ne tirez pas sur le pianiste !"是個expression !
意思類似不要濫殺無辜、不要怪罪錯人。
因為當酒吧有槍響時,第一個犧牲者通常是櫃檯後的鏡子+鋼琴師。
天哪不知道是先有電影還是先有這個expression阿!
是改編自美國偵探小說,真的是不看影評不會想起,裡面有flashback (畫面在"現在"與"回憶"跳來跳去)!
演員試鏡叫做"faire un bout d'essai"(就是《Les 400 coups》最後有一個片段是小男孩演員的試鏡!)
看完了但有點錯愕,鋼琴師的兄弟都是混混,被尋仇,害來找鋼琴師的女友也死了。
有點沒頭沒尾?!原作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偵探小說呢?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Cléo de 5 à 7》 - Agnès Varda
為何每次Agnès Varda的電影都會被我給五星好評啊(掩面)。
占卜師>和女僕(?)去帽子店>咖啡店>情人>作曲家製作人>開朗好朋友>好朋友的男友的默劇>要回阿爾及利亞的士兵
像高達的電影一樣,會寫「第幾幕」,
但副標題是「17h15 - 17h30」之類的,比高達的電影好懂-__-
殊途同歸啊。一個等絕症確診報告,一個不知是否打仗身亡。
女主角長得很知性的漂亮。
整部很流暢,結局沒寫死,女主角可治療(結果反而是美國大兵比較絕望因為未來命運未知?Q_Q)
超愛客串!安妮華達是我心中的彩蛋王!
首先,這電影竟然有用了劇中劇的橋段,
再來,阿阿劇中劇默劇喜劇因為戴墨鏡看到世界都黑的而摘下墨鏡的是高達啊!(影片介紹說另一個是他當時的老婆)
當年的建築物(上下樓梯、穿堂)很美;
女主角個性夠好(我剛看完巴黎野玫瑰《37.2 le matin》...);
「被別人的恐懼影響」
「我的懶惰勝過好奇心,不一定凡事都要自己去考察」
「同是天涯淪落人(天哪這法文是啥啊)」
巴黎野玫瑰 «37.2 le matin» - Jean Jacques Beineix
psychiatrique.obéir.fluctuation.misère.
男主角原本可以有更平凡的人生,
但他和摯愛在一起,無論女生有多不穩定。
女生總要求著無法得到的事情。
對雙方都是悲劇。
推薦你們看看stoïcisme吧。
我還是沒懂為什麼這是經典,片長超過三小時,用色很可愛。
很瘋有很真實,導演毫不掩飾主角們的肉體。
標題中法差很多,很膚淺的說,中文大致意思是法國瘋女人(片場大部分在法國南部。不要所以發生在法國的故事都套上巴黎好嗎。),法文是愛情的炙熱溫度。
(補充)
上網查了一下評論(台灣的評論大致上都類似,這是悲傷的故事,這是精神病的故事,這類的。想知道導演同胞的看法)。
原來還有其他的看法,例如有人想當男主角,住在很棒的海邊小屋,用碗在陽台喝咖啡,有個深愛的女友。
Le réalisateur ne diabolise pas le sexe comme d'autres.
Au contraire, il le banalise.
Mais franchement c'est toujours embarrassant de regarder parce que ces scènes de sexe sont assez longtemps....
Chacun voit midi à sa porte.
Même si c'est le même film, chacun a sa réflexion différente comme si on ne regards pas le même film.
C'est la magie et la beauté de la cinématographie.
(Par contre, moi, dans ce film, je vois le travail du soignant.
原來,好好的看看大家的評論(短評足矣),會發現電影不只是這樣。
沙灘上的安妮 «Les plages d'Agnès» - Agnès Varda
難怪是限制級,裡面大概有幾秒是男女裸體。
這部描述她的許多經歷。
其中一段很好笑是說有片商捏她臉然後她就不幹了🤣
有些片段是在最後一堂課提過,所以容易懂,再加上導演她的解說,使她的電影更讓世人了解。
她和老公傑克都曾經從拍浪漫故事隨著時間轉為拍社會議題。
她和老公真的是…她訴說的很平淡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情意之深。
她老公(正名一下啊也是導演Jacques Demy)絕症後把小時候的經歷寫出來,交給安妮拍成«Jacquot de Nantes»,這種信任很令人感動呢。
安妮會巧妙擷取老公過去作品的片段,用另一種形式置入Jacquot de Nantes(彩蛋耶)。
傑克知道自己是絕症,選擇沉默,
周圍的人也都不提,只陪著他,尊重他的沉默。這感覺好好…
總之,Agnès Varda是個令人敬重的藝術家:她充滿愛,可愛,熱愛生命,熱愛朋友家庭,熱愛探索新事物,也熱愛回憶。她很平凡,她不是墮胎女性,也不是同性戀,也不是黑人,但她卻堅定的支持並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大家關注這些議題。
😿 謝謝命運的安排(我已經不知道該感謝自己七月去看經典影展還是該感謝電影課了,這基本上是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很神奇)讓我認識這個導演。
《世界八大博物館巡:佛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我在運動看完的。
麥地奇家族捐了所有收藏品。
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受到重視。
博物館差點被毀,才終於讓被擱置已久的重建計畫再度運作。
《電影序曲:片頭大師》
帕布羅・費洛 Pablo (Ferro)。
介紹他的出生、成長,第一次的成功、失意、高低起伏。
漫畫、動畫、預告片、片頭設計、導演。"Graphiste"
原本以為只會看到他的作品介紹或才華,沒想到還有很多+/-。
他是個善良熱情(因為古巴人嗎)(大刻板印象)古怪吸毒創意爆炸的藝術家。
記一下他的好朋友是Hal Ashby,在他好低潮時幫了他。好朋友是The Russians Are Coming"和"In the Heat of the Night(惡夜追緝令)"的奧斯卡編劇提名和奧斯卡最佳剪輯。
記一下另一個年紀較大的片頭大師:Saul Bass
很滿足(已經不是"開心"可以形容的了)可以認識"片頭設計"這個工作。每個偉大的作品,都是許多細節的成功所組成的("Dieu est dans les détails")。
很多我們現在看起來稀鬆平常的藝術技巧,在當時卻是第一人。而我們看多了,因此也從未注意過這些藝術的好玩的地方,以及第一個發明這個技術的人有多有創意。
也是在friDay看的,吃飯運動配這個超適合殺時間,都沒感覺自己踩了30分鐘的樓梯~
共產國家的電影很無聊;因為音樂家不說話只創作電影,所以不會有反動思想。是部"以音樂作為主角"的電影。只希望觀眾看到的是莫札特和Salier,所以不找有名的演員,不能找漫英。演莫札特的演員後來蓄鬍子受訪,天哪。維也納、布拉格("共產國家效率不彰所以建築風格幾乎沒改,所以很適合,像是18世紀。"XD導演真的很愛虧共產國家啊~)、叛國的捷克導演再次回到祖國....
電影中的瘋人院,實際場景一樓是戰爭博物館/軍史館,二樓三樓是秘密警察的基地(!)。
Salier真的是個需要認真的演員耶,因為他要演老人+老人回憶中的自己(不知道該說青年還是壯年)。聽說是個雖然不是最紅但非常有個性的演員。
Mozart的老婆原本是另一位,但拍片前夕受傷,因為在鐵幕國家(又來XD)拍片行程很趕所以臨陣換角。後來女主角發表心得說乳頭杏仁糖(私下去找Salier幫Mozart求工作的那場戲)好難吃XD
Mozart演員錄取時只會彈吉他,後來每天練3-4hr,練習室在導演房間樓上,導演有次稱讚他進步了但他表示那是鋼琴老師彈的。但片中聽專家說他都談對了。
死前那段口述的作品還真的是安魂曲呢!
因為本片而認識Mozart的年輕人很多;如果靠音樂會,可能要花幾百年。
(幕後花絮常常讓人覺得比正片還好看啊。)導演您長得真的有像Jean-Luc Mélonchon....